援扬第23天,当地一名志愿者因天气闷热、突发中暑。所幸同行的常州三院驰援队员龚丹清凭借多年急诊科工作经验,判断准确、及时施救,志愿者安然脱险。
接到指派任务,上门采集核酸
8月30日凌晨4:50,大巴车带着常州三院核酸采集小分队的队员们驶向瘦西湖景区,今天的任务是为那片社区的居民采集核酸。
06:30到达目的地后,领队陆慧芬和社区负责人沟通了解到,当天的采集量在800人次左右。虽然数量不算多,但还有40多户需要队员们上门采集,这些住户多是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陆慧芬分配好任务后,就和队员龚丹清作为第一批工作人员开始了采集任务。早晨虽然还有些许凉意,但一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是瞬间汗流浃背,连面屏也起了水雾,今天又是闷热的一天。
连续2小时采集后,陆慧芬和龚丹清的衣服早已湿透了。但是想到还有40多户居民等着她们上门采集,两人没顾得上休息,就分别跟着社区安排的两位志愿者骑着电动车开始走街串巷上门采核酸。此时正值九点多钟,日头高挂、闷热异常。
连续爬楼采集,出现体力不支
和龚丹清一组的志愿者王阿姨是一位年近六旬的退休职工,她穿着阔腿裤和小高跟,一看就是一位注重形象、热心又自信的女士。一路上,王阿姨和龚丹清聊了起来,她说
瘦西湖这片社区是典型的老城区,老小区和私房数量较多,巷子特别窄,电动车调头都很困难,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进入。
第一户需要上门采集的住户就住5楼,两人爬上去时已经浑身是汗。为了尽快完成采集任务,她们没敢耽搁,紧接着又直奔第2户人家,谁知这家又是一个5楼的住户。连续爬了几户高层后,龚丹清明显感到喘气费力,王阿姨的面色也有点苍白了。稍作休息后,两人感觉缓过些劲儿了,又继续赶往下一户。这样连着采了二十户,当天的任务顺利完成。
志愿者突中暑,“神队友”急施救
王阿姨骑着“小毛驴”像来时一样载着龚丹清打算回采集点,谁知坐在后座的龚丹清明显感到电动车骑得东倒西歪,有点不对劲儿。她连忙双脚撑地稳住了将要倒地的电动车,想问一下王阿姨是不是车子出了什么问题。只见王阿姨双手紧紧握着车把,喊她也一动不动,脸色口唇苍白。作为急诊科老护士的龚丹清立刻警觉起来,扶着王阿姨下了车,赶紧将她搀到了一边荫凉处的台阶坐下。凭着多年在急诊科工作的经验,龚丹清迅速判断王阿姨是中暑了。
此时两人身处一个死胡同,周围没有一个人,旁边的几户人家都是大门紧闭。龚丹清一边高声呼救,一边开始对王阿姨进行中暑病人的紧急处置。她立即消毒干净双手,帮王阿姨摘掉口罩,扶着她平卧在阴凉处,然后四处敲门呼救,听到声音的住户终于有人开门出来了。大家赶紧找来水喂王阿姨慢慢喝下,又拿扇子在一边紧急降温。几分钟后,王阿姨缓了过来,连声对龚丹清和周围的居民道谢。陪着王阿姨在居民家休息片刻,看她已经没什么大碍了,龚丹清骑着电动车把王阿姨送回了采集点。
“让你费心了!如果今天没有你在旁边照顾我,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王阿姨拉着龚丹清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本来应该是我们扬州居民照顾好你们支援队工作人员的,结果却反而麻烦了你,真的太不好意思了!”“别这么说,我们都是战友,本来就应该互相照应的。你没事,我就放心了!”龚丹清笑着对王阿姨说。
抗疫战线上,还有很多像龚丹清和王阿姨这样的好战友。为守护扬州这片美丽的土地,她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必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