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是我出征扬州的第7天。在这天,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申请书中我写道:作为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抗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疫情不下线,我也绝不下线。
8月7日我正好中班出来休息,晚上我看到医院紧急组建扬州核酸采集队的通知,便毫不犹豫主动报名,一小时后我接到了奔赴扬州的指令。第二天一早,就跟随医院11人的援扬小分队,一齐坐上了去扬州的大巴。
4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高邮。当天整理物资结束已经很晚了,大家都还在房间里等待任务。此时的我,身体很疲惫,心情也非常忐忑,毕竟当时扬州的疫情比较严重。然而看到队长陆慧芬还在忙里忙外,队友们也都严阵以待,我也没敢懈怠。我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来了就不能退缩,加油孔琳媛!你能行!
8月9日天还未亮,我就正式开始了援扬的第一次任务。此时的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沿路的防疫卡口盘查得非常严格。1个多小时后抵达了当天的“战场”——广陵区杭集镇,常州医疗队的任务是一天内完成当地7万多常住居民的核酸采集。在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我们小队10名队员均被分配到了杭集镇小学核酸采集点。
刚到采集点,就看到居民早已排起了长队。我们一边快速穿上防护服,一边听当地负责人介绍工作流程。高温下穿着密闭防护服的感受,虽然不是第一次体验,但每次的滋味都很不好受。我和队友们无暇顾及自己,因为面前还有更多排队等候的村民,他们的额头、口罩下布满细密的汗珠,眼睛里写着无助和不安,我不由加快了采集速度。第一个小时,我采集了近100个居民,第二个小时,就增加到150个居民。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身上的衣服也越来越重,但我却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转头看去,队友们边采集边安慰村民们,让大家不要慌乱、积极配合。高温下戴着口罩、面屏,我感觉连呼吸都费力,不禁担心队友们的身体吃不消。中午休息时,我偷偷问她们有没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她们笑着说:肺活量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这无处不在的乐观,让我更佩服她们了。
第一次采集任务圆满收工,我感觉手臂都快抬不动了,浑身黏糊糊的很难受。但幸好没有拖大家的后腿,队友们也都称赞我动作麻利、手脚勤快。虽然我有点心虚,但我想只要肯努力,我一定会越来越强!
除了身边优秀的队友们,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警务人员等等,都在用行动书写着责任和担当。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发现其中很多人都是党员。虽然提到抗疫,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医务人员,但其实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还有这么多。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但在疫情面前,却都能快速地集结起来、共同战斗。我想,一定有一种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在这几天中,我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这股强大的力量,也非常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哪怕只是“城墙”中的一块砖,我也与有荣焉。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心中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一天比一天强烈。
2021年8月14日,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这只是第一步,但我相信:经过这次锤炼,我有信心去面对今后的风雨和考验。我要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证明:我愿意在抗疫战线上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我相信这股力量会和所有援扬队员的力量共同汇聚成一道暖流,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