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人才荟萃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党建文化
  • 院务公开
您的位置:
举起抗疫“心盾”,打败情绪“病毒”

持续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很多人难免感到焦虑和恐慌。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中,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就像一面抗疫“心盾”,可以帮助我们打败情绪“病毒”,增强自身免疫力,让我们在疫情下始终保有战胜的信心和强大的战力。

如果你正面临困境和低谷,不要害怕,这都是人类面临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去面对它、想办法克服它。那么,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呢?常州三院神经内科(医学心理科)副主任蒋春介绍,在疫情下最容易出现以下五种典型的心理问题。

1.认知问题:注意力涣散,无法集中精力做其他事,过于关注疫情信息,对身体变化异常敏感;

2.情绪问题:情绪起伏较大,主要是负性情绪为主,如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绝望等等;

3.行为问题:行为异常,比如反复洗手、量体温等强迫行为,或者过分依赖手机、电脑等行为;

4.躯体问题:出现失眠、心慌、胸闷、胃肠道不适、肌肉紧张等躯体反应;

5.交往问题:亲自关系疏离,不愿意与他人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流等。

“出现以上这些心理问题也不用过于紧张,我们有6大对策来助你清理这些情绪‘病毒’。”蒋春把铸造“心盾”的6大要素进行了整理,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

1.避免过度关注:适度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从官方的可靠渠道了解信息,客观理性地认识疫情,相信党和国家采取的有力措施。在科学指导下,全力以赴支持政府,做好防疫配合。

2.规律生活作息:制定每日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看书、泡茶、烧菜,或者学一项新技能等等,充分享受这个过程;每天进行锻炼,打八段锦、跳健身操、做自己喜欢的室内活动。

3.保持社会联系: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认真跟家人相处,做家务、聊天,整理以前的照片、物品;和孩子谈心、做游戏,多商量、少管制。如果暂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4.接纳消极情绪:情绪是满足人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情绪本身通常会携带一些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无聊”是来提醒我们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情绪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理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

5.积极调节情绪:学习管理情绪很重要,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与家人交流表达情绪,用合适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保持心态平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疫情、看待生活。

6.学会适当求助:如果感觉到自己有较严重的症状无法有效调节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与家人、朋友诉说痛苦;找一个隐私地,大哭一场;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热线、寻求心理咨询,必要时可以去心理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