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中医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30余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任医师,自1984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传染病诊治和研究工作。期间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科攻读研究生。2000年至今一直担任肝科病区主任,2004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常委,常州市传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对丙肝的分子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研究,1993年在国内首先发现丙肝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华传染病杂志》的相关论文获中美施贵宝医学基金一等奖;做为骨干参与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经血传播途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了省厅课题《HCV基因型和病毒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的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和重型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具有丰富的经验,对重症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救治有较高的成功率。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各期肝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有深刻的体会。
副院长,肝病科、感染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肝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擅长各种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持并完成市级科研课题2项,局级课题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