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肺复苏,首要任务就是开放气道,可见呼吸道通畅对于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重要。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气道梗阻都是要命的事。
今年仅仅半年多时间,常州三院耳鼻咽喉科就已经救治25名气道异物的患儿,其中一个暑期就5例,抢救成功率100%。而这一幕幕生死时速的背后,既有马敬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付出的艰辛,也有手术室麻醉师们的不易。
就在不久前,刚刚17个月的小宝和他的家人也摊上这大事了。早晨7点钟多,一家人急匆匆来市三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宝妈说,宝宝自己偷吃花生给呛了,不停地咳嗽、喘气。紧急CT检查,发现一整半粒花生米卡在了主气道,命悬一线,需要紧急手术!
小小的呼吸道基本被堵的严严实实
手术室里,救治团队中最擅长气道管理的麻醉医生立即为这台急诊手术周密准备:麻醉机、麻醉药物、射频喷射呼吸机等等。还不满两岁的孩子被花生扼住了喉咙,麻醉成了难点中的难点。
术前麻醉准备
手术医生仔细谨慎挑选手术器械
一边安抚患儿情绪,一边紧锣密鼓准备——隔着手术门上的玻璃小窗都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为了这台手术,大家卯足了劲。
为了配合马敬主任顺利取出气道异物,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早已将手术流程烂熟于心的他们默契协作,特别是在异物钳退出气道的一瞬间,麻醉医生手持氧气面罩,必须第一时间保证患儿的氧气给予;而一双双眼睛也紧盯着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孩子缺氧,立即提醒手术暂停,确保麻醉医生有时间提升孩子的血氧浓度。
“拿出来了、拿出来了”,当异物取出的一刹那,令人屏息静气的紧张气氛终于在整个救治团队的齐声欢呼中稍稍冲淡一些。
突然,小宝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面罩通气困难,两名麻醉医生仔细听诊,满肺哮鸣音,患儿的气道痉挛了!手术室的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经过紧急处理,监护仪上的数值渐趋正常,孩子的情况终于平稳了,参与救治的医护们这才可以大大地舒口气。
而救回一命的小宝还得在麻醉苏醒室等清醒后,才能被安全送回到他的爸妈身边。
在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治中,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首当其冲的是技术、心跳、责任,要求技术过硬并且非常娴熟,争取速度,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各位宝宝的家长们呢,同理,技术、心跳、责任,给幼儿吃颗粒状固体时不能逗孩子笑惹孩子哭,一旦发现孩子有呼吸困难咳嗽不断应立刻想到送医(和时间赛跑),要“不转眼珠子”地照看,千万不要因为一不留神坑了娃。
(手术室 夏瑜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