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上午,市三院行政楼的走廊里,一位头发花白、神色凝重的老人正敲着院长办公室的门。这一幕刚好被经过的院党委副书记张艳看到,她迎上前询问:“老人家有什么事?我们能帮您什么吗?”老人眼含泪花,激动地说:“我有事要找院长!”。张书记心里一沉,难道是老人家在就医过程中受了什么委屈?于是先把老人请到了自己办公室。老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握着张书记的手说:“我来找院长,是要感谢肝科36病区的医务人员,他们救了我女儿一条命,救了我们这个家……”
原来,老人的女儿李某患有严重肝硬化,正在肝病科36病区住院治疗。李某刚入院时精神极差,一肚子的水把她撑得像是十月怀胎的孕妇,腿脚的皮肤也因浮肿似乎一碰就要破,讲句话、下个床都非常吃力。入院后李某被诊断为晚期肝硬化、败血症、感染性休克、重度贫血,还下了病危通知。经过几天的救治,李某精神状态开始好转,能下床走动了,腿脚消了肿,肚子也明显小了。
“自从女儿住院以来,医生每天一大早就到床边查看病情,还经常开导安慰她,尤其是刚开始,病情不稳定,半夜里病情变化,心里特别着急,几次打电话给床位医生史建国,他总是耐心地解释,让我们很踏实;护士们还特意安排了安静的病房,夜查房时也都是轻手轻脚、细声细语的。”老人感慨道,如果没有36病区医生和护士的悉心治疗,女儿恐怕都不在人世了。真心感激三院有这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
究竟是什么肝病?让老人的女儿经历了如此凶险的遭遇呢?
市三院肝病科主治医师张秀军介绍,近年来,有些人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详细检查后,发现并不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也不是脂肪肝,也没有服用可致肝损的药物或饮酒史等,最终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非传染性肝炎,多见于女性,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程及预后因人而异。约半数患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感觉食欲不振、嗜睡、乏力等,约10%~20%仅是在体检时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尚有部分患者因体重减轻、闭经等去医院检查被诊断患有本病,这类疾病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自身的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自身的正常肝细胞,常常被比喻成”自杀式肝病”。
通常,自身免疫性肝炎一旦确诊,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联合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而且在用药期间需定期到医院检查,警惕骨质疏松、感染等药物的副作用。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反复肝功能异常,容易被忽视。往往初次就诊时就已发展到晚期肝硬化阶段,加之许多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旦病情进展到肝衰竭阶段,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是肝移植。张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肝功能反复异常,尤其是女性,应尽早到专科医院正规诊治,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造成的不可逆损害。
新闻链接:http://www.wjyanghu.com/yhw/vod/shlx/2018-11-16/9375.html(13分40秒处开始)
(36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