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起,常州三院检验科推出了一项新举措: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肝功生化、传染病标记物、肿瘤标志物等常规项目的报告时间均缩短为两小时。凡是在早上08:30之前采样的患者,10:30就能取到报告;在09:00之前采样的患者,中午11:00可以取报告。如此一来,就方便了一大早从老远赶来看病的患者。哪怕在全院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手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这项举措也依然没有间断,一直为病人们提供着方便、节省了大量的等待时间。
说起这个两小时之举,检验科副主任陈春华颇有感触:原来,这一举措源于她一次偶然的饭后散步。那天她从休息区出来散步经过检验科大厅,发现有些病人中午不回家,就在大厅座位上靠着休息。细心的陈春华立刻上前询问原因,病人告诉她:早上抽的血要下午两点之后才能出报告,家住得远,中午不方便赶回去,只能等下午拿到报告单给医生看过了才能回家。
听到这儿,陈春华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病人没有因为等待而抱怨或不满,但作为检验科副主任的她却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她说:“病人大老远赶来一趟不容易。本来身体就不舒服,一大早就得起来赶路,为了等报告中午还不能回家休息。特别是老年病人,如果身边没有儿女亲人陪着,怎么吃得消?换作是我的父母,我一定会心疼的。”
不忍心让住得远的病人为了等报告吃不上饭、回不了家的陈春华,立刻开始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虽然听上去只是缩短几个小时的检验时间,但其实中间涉及到前期准备、流程优化、仪器设备、人手保障、班次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绝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但这一环又一环的困难并没有让陈春华放弃,她心里一直记挂着病人那张风尘仆仆、却依然淳朴憨厚的笑脸。老百姓的愿望其实很简单,能早点看完病、安心回家就行。
既然已经决定做这件事,那就得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陈春华带领着检验科团队的成员们详细探讨、商量方案、制定措施。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凡是涉及到人员保障、班次安排这些与个人相关的问题,她都要和大家事先商量,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困难,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最重要的是,陈春华作为科主任,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身先士卒、先作表率。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检验科采血窗口将工作时间提早到07:15就对外开放。而在开窗之前,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前期准备工作要做,检验前的质控、仪器的准备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早上七点大家就到岗了。在工作强度加大、工作时间提前、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却丝毫没有打折扣。通过优化检验分析前流程、完善仪器设备维保、改进复审流程、提高人工操作效率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报告的时效性。做到了无论门诊和住院病人,都能在两小时内取得肝功生化、传染病标记物和肿瘤标志物等常规项目的报告,极大地提升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双方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