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对于现今疲于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我们来说,几乎成了学生时代的回忆。在这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年代,追剧、刷抖音、逛朋友圈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而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本好书、将自己沉浸在一个故事里,显得不再那么容易。是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让我们没有时间去阅读,还是过于浮躁的心始终找不到皈依?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有人,在七年前就进行过一次深入地思考。她,就是常州三院骨脑外科的护士长董振华。她不仅审视自己,同时还时刻关心着身边的同伴。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的价值,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身处的这个团队、对从事的这份工作,她更有一份热爱和坚持。她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样一份执着和韧性,让她决定开始一场从未有过的变革:从自己、从身边的同伴开始,她要让大家学会阅读、喜爱阅读,从书本中认识世界、开阔胸襟、提升自我。她想在每个护士姐妹过生日的那天,送她们一本精心挑选的好书。
她知道这并不容易,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已经让大家感到身心疲惫。作为一名护士长,和身边的一群护士姐妹们,每天都踩在别人的生死线上,不容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长年累月高度的紧张状态、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高频率的倒中夜班,说大家没有怨言是假的。如何为大家纾解这份压力、营造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团队氛围,一直都是她思考的重点。她心疼护士姐妹们,但她知道心疼可以、心软却不能。因为只有一支同时具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队伍,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担起这份责任。
考虑到团队成员年龄参差不齐、喜好各不相同,要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几乎很难做到,但董振华一直是个有心人。她从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观察入微、悉心分析;从每一次谈话交流、团队活动中认真了解每位护士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为她们挑选符合各人口味的书本就不是难事儿了。
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场赠书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从2014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这个活动一做就做了七年,且受益者也越来越多。起先是科室里固定团队的护士,然后是轮转护士,接着是借调来的护士,只要在科室工作期间过生日的护士,人人都有赠书,一个也不会落下。在生日当天,董振华会亲手把她精心挑选的书本送到护士姐妹的手中。在每本书的首页上,有她用心写下的一句祝福语:“愿所有的欢喜都恰到好处”、“遇见更好的自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些用心用情的句子,既是她对护士姐妹们真诚的祝福、更是对她们的美好期望。学会爱自己、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爱这份神圣却又充满着挑战的工作!
问及科室里护士的感受,有人感慨:“以前遇到事儿我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多看了书以后,我学会了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还有人说:“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从无形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轨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自己和他人。坚持阅读,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七年时间,董振华的赠书已经超过120本。翻开这份长长的赠书书单,你会发现每一本都是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给家有初中生儿子的护士送上一本龙应台的《目送》,给喜欢猎奇的护士小姑娘送上一本《云游》,给热爱散文的护士一本《人间知味》,给刚来工作的新护士一本《那不勒斯的萤火》……每一本书,都像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教会我们爱、勇气、力量和信念,也带给大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豁达的胸襟气度。
这一条书香墨韵的成长之路还在继续,它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前不爱读书的护士,如今午饭后看书成了习惯;以前只爱逛街的,现在开口就是最近有什么好书可看;以前热衷追星追剧的,现在会和你聊文学哲学……这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变化,都是这场读书革命产生的影响,且这些影响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每年市总工会组织的斗书大赛活动中,参与并获奖的是骨脑外科的护士;各种征文类活动,她们都踊跃参与并获得名次;医院组织的护士小发明小革新大赛中,她们屡获殊荣;各类护理查房、技能竞赛中,她们也总是名列前茅。这些,还都只是看得见的影响。而在无形之中,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抗压能力,也早就越来越强、不容小觑。这支护理团队,早已如董振华期望的一样,成为了既能CPR、又能风花雪、上得抗疫前线、下得万里书海,理智与情感并重的团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也祝愿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