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这起“教科书式急救”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面对如此危急的时刻,正是由于父母正确掌握了海姆立刻急救法才成功挽回了孩子的生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这一号召,提高教师急救技能和健康科普知识水平,有效处置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5月19日,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群团工作科、护理部、急诊科及门急诊党支部联合开展“心动100”志愿服务项目,走进李公朴幼儿园,为全园教职工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及技能培训。
校园是人员相对集中、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场所。校内教职工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就能在第一时间有效施救,对于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当意外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仅有短短的4分钟,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4分钟”。急诊科主治医师缪雯结合校园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生命威胁,首先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最基本的两项急救技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理论讲解。
在讲解的同时,急诊科护士长陆佳南同步做好现场演示,把每一个步骤详细分解、全方位进行演示。缪雯将正确的操作手法、位置、力度、频率、注意点等一一解说,力求让在场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听懂听会。随后,围绕心脏骤停、气道异物梗阻展开了现场急救练习,在场的教职工们轮流上台、亲身实践、反复练习、充分掌握急救要领。对于这几项涉及生命的重要技能,教职工们非常重视、不懂就问,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常州三院医务人员用心教学、积极答疑,和园内教职工共同做好孩子身边的生命守护者。
通过此次培训,李公朴幼儿园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掌握科学实用的应急救护知识对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活动中,医务人员在普及应急救护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锤炼初心,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精神落到实处。
近年来,常州三院急诊科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致力于开展100场“心动”志愿服务,将科普讲座和实操体验相结合,普及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知识,提高市民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培养更多的生命守护者。
海姆立克急救法
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成人:救护者应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