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人才荟萃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党建文化
  • 院务公开
奋战“疫”线,“汗”卫南京

7月24日晚上八点多钟,一条紧急通知出现在常州三院微信工作群:各单位,接省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我市需组建一支300人的核酸采集医疗队,支援南京……

火速支援

看到通知,院内各临床业务条线医护人员纷纷发出请愿。微信群里消息频频闪动,“报名”的信息此起彼伏。不到半小时,一支由20名精兵强将组成的支援小分队迅速就绪。这支队伍里有医务科副科长、护理部副主任、门诊办副主任、临床科护士长、科副主任、护士长等,其中党员13名,党员干部占了4/5。

名单确定后,大家连夜整理行囊,手机怕突然关机、铃声调至很响,时刻关注出发时间,为支援南京做好一切准备。

7月25日早上08:40时,所有人员准时到达市行政中心集合。院党委书记马明珠、副书记张艳、副院长刘亚平一行到现场为大家送行。09:00时,常州支援队准点出征,火速前往南京。

即刻上岗

下午一点,到达目的地——江宁区东山卫生院。在进行了短暂的对接后,20人被分为6组,分头到各个指定的采集点工作,这已经是江宁区第二次全员核酸采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到达各自的采集点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整,匆匆扒了口盒饭,迅速换上防护装备,随即投入到了核酸采集工作中。

七月的南京,闷热潮湿。穿上防护服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对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精力、体力上的极大考验。“穿好防护装备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但像我这样的身材,早上必须憋着不喝水,早饭也不能喝粥。多出点汗,这样就连上厕所也省了。”门诊办副主任张璐西打趣说。

采集点上高峰期忙完了,队员们还要挨家挨户为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上门采集。大家都想着多采一个是一个,谁都没顾得上满身的疲惫和汗水,一直忙到晚上快八点才结束工作。脱下防护服,里面湿透的浅蓝色手术衣早已染成了深蓝色,连头发上都在不断滴落着汗珠。大家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反而调侃说“汗”卫南京、“汗”卫百姓,是自己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耐心沟通

由于采集的人群中有很多老人和孩子,需要非常耐心地教会他们如何配合。特别是面对低龄幼儿时,害怕哭闹是常有的现象,队员们可以说是连哄带骗,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虽然不易,但当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说“谢谢阿姨!谢谢叔叔!”时,大家心里都甜蜜蜜的。

队员、公共卫生科护士长王亚玉说:“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冒着大雨或顶着太阳排队来做检测时,就特别心疼。总想着能快点为他们采集好,就怕长时间排队他们的身体吃不消。”面对老人时,大家都会多一份体贴、多一份耐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早已内化到他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百姓群众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大家早已拧成了同一股力量,不辞辛苦、同心抗疫。

坚强后盾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原定3天的工作时长延长至7~10天,接到上级通知后,队长、医务科副科长吴斌再次召集队员们开了个短会。询问了解队员的需求,并立刻反馈给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艳,为大家做好各类物资的补给。

作为队员们的坚强后盾,医院不仅在队员们出发前夜就连夜准备好了充足的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第二天还特地为每位队员购置了整套的速干服快递到南京,尽全力做好队员们的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张艳说:“在照片和视频中看到大家湿透的衣服,吃个盒饭都是匆匆忙忙的,真的太心疼了!希望他们都能保重身体、顺利完成任务。也希望他们时刻牢记,我们三院所有人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都盼着他们早日胜利归来!”

截止到8月4日为止,奋战在6个采集点的20名队员已经完成了近5万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默默捍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相信我们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抗疫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