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徐州的张阿姨最近特别闹心,每天到了下午就开始发烧,一量体温都是39℃以上,还伴有腰腿疼痛、盗汗的症状,20多天里,她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查明病因。在常州工作的女儿得知此事也心急如焚,随即让妈妈转来常州三院感染科就诊。
“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非常重要。”接诊张阿姨的常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童学成说,许多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当把病情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对发热原因也能有个初步的推测。随后,针对性地送检了血培养及相关抗体检测。五天后,张阿姨的血培养报告出来了:羊布氏杆菌,检测的布氏杆菌抗体也提示“阳性”。至此,引起张阿姨发热的原因真相大白——她感染了一种布氏杆菌的细菌。
童学成介绍,近年来,三院感染科每年收治的“发热待查”患者约占总病例数的1/3,确诊为布氏杆菌感染多例。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可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中国流行的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张阿姨之所以会感染布氏杆菌,原来她在老家饲养了数十只山羊,2月前还曾接生羔羊。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的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乳、肉、内脏、皮毛等,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布氏菌。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羊布鲁菌引起的较重。患者病初可类似“重感冒”,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失眠、出汗、肌肉或大关节疼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周期性发热,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这个病菌很顽固,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很可能会引起后遗症,比如腰椎脓肿、脊柱炎、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童学成说。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预防布氏杆菌病呢?童学成介绍,首先不食用没有经过巴氏消毒的奶及奶制品;其次避免食用生肉或半熟肉及制品,一般60℃以上10~20分钟就可以杀死布氏杆菌,充分的烹饪对预防布氏杆菌病十分重要,建议避免进食七分熟以下的牛排和羊排;切生、熟肉的案板要分开使用,使用过后要清洗并用开水烫洗、消毒。最后对于兽医、牧民、屠宰场工人、牛奶工等高危职业人群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当然,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并且告知医生相关的职业史。
专家介绍:
童学成,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分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擅长发热待查、血流感染、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