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急性疼痛怎么办?用镇痛“棒”啊!
---什么“棒”?镇痛——请跟我读b-èng,镇痛“泵”。
用?不用?等等,到底什么是镇痛泵?
这件“神器”长啥样?
镇痛泵就是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及手术大小、患者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调节好各种参数,将这些镇痛药物按一定的速度注入患者体内,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的一个设备。在我们医院,它可能长这样,也可能长这样。不过不用担心,它们只是“外衣”不同,作用和效果都是一样的。
术后疼痛对患者有哪些影响?
术后疼痛是外科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使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多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术后的康复质量和速度,需要积极的预防。尤其是外科开腹开胸手术、骨科四肢手术,这类手术的患者通常不能耐受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需要麻醉医生进行有效干预。
镇痛泵如何执行镇痛使命?
镇痛泵自与患者连接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它的神圣使命。不管你是在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它都在一刻不停地拼命工作,和术后疼痛做较量。持续工作48个小时,在术后两天两夜的时间里确保患者不被疼痛折磨,如果有需要,它甚至可以“加班”至72小时。
大部分的镇痛泵是接在静脉通路上,脉冲式的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药液泵入静脉里发挥镇痛作用;剖宫产或是分娩镇痛,我们会将镇痛泵的小管子按在背上,这样对小宝宝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还会将镇痛泵接在外周神经的周围或者皮下,让它在局部发挥作用。
当然疼痛是一种个体化的感受,每个患者对于疼痛的感知程度不一样,而麻醉医生根据经验配置的镇痛泵持续输注的药液可能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这时候,镇痛泵上的小按钮就要发挥作用啦!患者只需要轻轻按下这个按钮(自控按钮),就会追加指定容积的药液,使得疼痛迅速得到缓解。
所有的手术都能用镇痛泵吗?
有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想,这样的一个设备真是太棒啦!!明天我亲戚要做个LC(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我叫他一定要试试这个好东西!NO~NO~NO~赶紧打住!像腔镜下的各类手术,腔镜胆囊啊腔镜阑尾啊,一般来说创伤较小,只需要单次用药就能解决疼痛问题,大可不必48小时持续用镇痛药;甲状腺、口腔颌面部、颈椎的手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物可能有影响呼吸的情况发生,会干扰临床医生对病情的评估,不推荐使用;脑科手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会影响外科医生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的判断,更是不能使用。
麻醉科的医生们会在手术后密切关注,通过视觉量化表格客观的评价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并且结合患者的诉求调整镇痛泵的参数,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让患者可以快速康复,舒适康复!